我院青年教师杨佚沿关于双中子星形成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以《Similarity of PSR J1906+0746 to PSR J0737–3039: a Candidate of a New Double Pulsar System?》为题发表于国际一流天体天文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ApJ)(中国科学院SCI分区:天体物理类1区),杨佚沿教师为论文第一作者,令狐荣锋教授和周筑文教授为论文主要参与作者。获得令狐荣锋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73034, 11364007)以及周筑文主持的贵州省理论物理教学团队项目支持。贵州师范学院物电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为主要参与单位。
文章主要从中子星的磁场和周期演化,论证了双中子星伴星的形成机制和形成条件,首次提出具有不对称质量双中子星的加速星形成于电子俘获O-Ne-Mg核的白矮星。 目前双中子星是天体物理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就在10月17日,全球天文学界联合发布一项重大发现: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由双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及其伴随的电磁辐射对应体。人类不但听到了天体结合发出的美妙歌声,而且也看到了它们相爱迸发的烟花!
双中子星并合模拟图。图片来源:ESO/L. Calçada/M. Kornmesser 位于我省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 FAST)已经建设完成,把“观测脉冲星--研究极端状态下的物质结构与物理规律”作为 FAST五大科学目标之一,脉冲星的观测对于星系的演化、恒星等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FAST的建成为脉冲星研究提供了巨大的机遇。随着探测到的脉冲星数量越来越多。随着世界各地大射电望远镜的投入使用,未来10年可能会探测到10对左右的双中子星系统,届时将存在20对以上的双子星系统,双中子星是宇宙中天然的极端物理实验室,其超强引力场为广义相对论和引力波的检验提供了独特场所。脉冲星理论和观测上的研究对推动天文学、天体物理学、核物理、粒子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相对论引力理论等学科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引力波示意图
全文链接:http://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3847/1538-4357/835/2/185
供稿杨佚沿,审稿周筑文 |